天天排行網(wǎng)首頁 | 榜中榜首頁
戲迷最喜愛的戲劇戲曲演員排行榜
所屬榜單:戲迷最喜愛的戲劇戲曲演員排行榜
張云霞
張云霞-戲迷最喜愛的戲劇戲曲演員排行榜

張云霞,越劇旦角“張派”創(chuàng)始人。原名陶滌民,祖籍杭州,1926年7月出生于上海。1935年就讀于上海同義中小學。幼年曾拜京劇名票李文奎為師,學”余派\”須生戲。1939年在更新舞臺代師頂演《烏盆記》和《捉放曹》獲得成功,被時人傳為”十齡童\”。1943年入玉牡丹越劇..

張云霞,越劇旦角“張派”創(chuàng)始人。原名陶滌民,祖籍杭州,1926年7月出生于上海。1935年就讀于上海同義中小學。幼年曾拜京劇名票李文奎為師,學”余派\”須生戲。1939年在更新舞臺代師頂演《烏盆記》和《捉放曹》獲得成功,被時人傳為”十齡童\”。1943年入玉牡丹越劇戲班。1944年至1945年,搭班于皇宮、老閘等戲院,又拜越劇男班藝人劉金玉為師。1946年上半年,參加天紅劇團唱三肩花旦,與徐天紅合灌了唱片《孝女心》。下半年參加了袁雪芬、范瑞娟領銜的雪聲劇團為三肩旦。期間,對新越劇潛心鉆研,一絲不茍地學習袁派藝術(shù),并與范派小生胡少鵬搭檔,經(jīng)常上電臺演唱袁、范的《梁祝哀史》、《香妃》、《一縷麻》等劇的精彩唱腔,很快在觀眾中造成影響,被稱?quot;袁派花旦”而嶄露頭角。繼又轉(zhuǎn)入范瑞娟與傅全香為首的東山越藝社,參加了1947年越劇”十姐妹\”的義演,在《山河戀》劇中,先飾秋隗,后頂替傅全香飾演戴贏。1948年參加電影《祥林嫂》的拍攝,扮演柳媽一角。1948年轉(zhuǎn)到少壯越劇團唱二肩旦,1950年10月到芳華越劇團任主要演員,與尹桂芳合作主演了《玉蜻蜓》等劇目。1951年秋進上海實驗越劇團任頭肩花旦。1952年1月重入少壯越劇團,任頭肩花旦兼副團長,與陸錦花合作主演了《琴瑟緣》、《許仙與白娘子》等劇目。繼而輟演一年,拜昆曲名家方傳蕓為師,學昆劇文武旦角藝術(shù),學會了昆劇《游園驚夢》、《販馬記》和《扈家莊》等戲。1954年重返舞臺后至1966年,任少壯越劇團團長,主演了數(shù)十出古裝戲和現(xiàn)代劇。文化大革命后任盧灣越劇團團長,主演了新戲《游龍飛鳳》、《金殿讓子》和現(xiàn)代劇《相思曲》等。在50年代中期,藝術(shù)上開始成熟,戲路開闊,專長花旦,兼擅青衣、刀馬旦。注重從生活出發(fā),體驗角色性格,表演深入細膩,能夠在同類型的角色和相仿的戲劇情境中,做到同中求異塑造人物個性。其演唱用真假嗓結(jié)合發(fā)聲,唱腔從”袁派\”脫胎而出,兼蓄”傅派\”,并從兄弟藝術(shù)中吸取養(yǎng)料,具有清麗委婉、華彩多姿的特色,有”張派\”之稱。代表作為《李翠英》、《春草》、《貂蟬》。在《轅門斬女》、《孟麗君》、《碧玉簪》、《秦香蓮》等劇中,亦有上佳表演,都有唱段被中國唱片社錄制成唱片發(fā)行。《貂蟬拜月》的唱腔尤其受到行內(nèi)贊賞。1957年加入中國農(nóng)工民主黨,歷任盧灣區(qū)文藝支部主任。1986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曾任中國劇協(xié)上海分會常務理事、盧灣區(qū)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盧灣越劇團名譽團長。1960年被聘為上海越劇院學館兼職教師,1985年應聘到上海市戲曲學校越劇班執(zhí)教。弟子有薛桂珍、何賽飛、吳國蘭、袁小云、楊學梅、徐琴等。1989年春,上海藝術(shù)研究所、上海劇協(xié)等12家單位聯(lián)合為她舉辦了”張云霞表演藝術(shù)研討(演唱會)\”。1990年,記載其藝術(shù)道路和表演經(jīng)驗的《張云霞表演藝術(shù)》一書,由學林出版社出版發(fā)行.

目前,張云霞 共收到 0 朵鮮花
真愛粉絲榜
  網(wǎng)友評論    (以下評論只代表網(wǎng)友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wǎng)觀點)
關(guān)于我們聯(lián)系我們服務條款法律聲明廣告服務站點導航友情連接意見反饋
郵件聯(lián)系方式: toplearningteam#gmail.com (請將#換成@)
Copyright 2009-2010, LUCKCOM Co.,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