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排行網(wǎng)首頁 | 榜中榜首頁
戲迷最喜愛的戲劇戲曲演員排行榜
所屬榜單:戲迷最喜愛的戲劇戲曲演員排行榜
王二順
王二順-戲迷最喜愛的戲劇戲曲演員排行榜

王二順 (1920一1977年) 豫劇藝術家、名老生、武生。人稱:“五把叉”。李樹建就是繼承發(fā)展的王(二順)派。河南省登封縣郜城鎮(zhèn)人。原籍河南偃師。幼年隨五叔學吹嗩吶,拉胡琴。12歲進登封大金店王金林科班學戲。15歲以演出《掛畫》而嶄露頭角。1945年參加八路軍豫西抗..

王二順 (1920一1977年) 豫劇藝術家、名老生、武生。人稱:“五把叉”。李樹建就是繼承發(fā)展的王(二順)派。河南省登封縣郜城鎮(zhèn)人。原籍河南偃師。幼年隨五叔學吹嗩吶,拉胡琴。12歲進登封大金店王金林科班學戲。15歲以演出《掛畫》而嶄露頭角。1945年參加八路軍豫西抗日先遣隊六支隊,1946年編入新四軍三旅宣傳隊。1947年轉入地方,搭密縣太乙班從藝,1950年冬進洛陽五月劇社,后轉入洛陽市豫劇團任主演。并于馬元鳳結婚。

王二順主攻武生,兼演須生、花臉,文武兼?zhèn),人稱:“五把叉”。先后師承豫西戲簍子李留住,名小生徐雙槐,名須生張同慶,花臉韓小丹等。功底堅實,技藝嫻熟,功架穩(wěn)健,有“變臉”、“出彩”、“倒踢椅子”等特技。

王二順(1920一一1977)是豫劇中正宗豫西調流派的優(yōu)秀演員。出生在河南省登封縣告城鎮(zhèn)—個貧苦家庭里。祖籍偃師,祖父逃荒到登封告城落戶。祖父王青,排行老三,兄第五人均以剃頭、吹嗩吶為生,方圓頗有名聲, 大伯、二伯及四叔去世早,他自己弟兄三人,五歲喪父,為了活命,母親將不足二歲的三弟送給他人為子。幼軍跟五叔王戊寅學嗩吶和胡琴,十二歲與兄王大順隨班到鞏縣演出。數(shù)月未回,母親沿路乞討,四處尋找,杏無音信,悲餓交加,病死在破廟里。

王二順后來,進入大金店王惠麟所辦科班,十五歲藝滿留進演唱,在業(yè)師韓延文的熏陶下,進步很快。 飾演“桂畫”,初露頭角。二十歲到盧店鎮(zhèn)蔡子書戲班,以后相繼到臨汝、偃師、密縣等地演出,已享盛名。

1945年,與愛人馬元風及兄王大顧在登封參加皮定均豫西抗日先遣六支隊政治部宣隊。當年南下到桐柏山,改為新四軍五師三旅宣傳隊;后因隨軍不便,于1947年五月轉入地方密縣太乙老班。全國解放后,到洛陽五月劇團(社),洛陽市豫劇二團。 ’ 、

1952年,全國第一屆戲曲觀窿匯演,王二順為河南代表,赴京演出《滾鼓劉封》,王飾張飛,演技精湛,形象逼真,被評為二等獎。

1954年9日,第—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隨河南省歌劇團赴京為大會演出了《反徐州》,,飾演康保才,唱腔洪亮寬厚,臺風嚴肅認真,一絲不茍,受到大會代表們的熱情贊揚和國防部長彭德懷的親切接見。

1956年,河南省首屆戲曲匯演,由崔嵬導演,再次演出《滾鼓劉封》,王飾張飛,榮獲個人表演一等獎。

1958年,河南省現(xiàn)代戲曲匯演,洛陽市豫劇二團的《澗河飛上邙山嶺》參加了匯演,被評為優(yōu)秀劇目。

1963年,洛陽市豫劇二團赴京匯報演出,王二順飾演了《花打朝》中的程咬金。王二順在傳統(tǒng)劇目,新編歷史劇目和現(xiàn)代戲中,塑造人物比較成功的有:

長板坡---趙 云 滾鼓劉封---張 飛

花打朝---程咬金 斬白士琪---白士琪

石達開---石達開 李 闖 王---闖 王

傳 槍---爺爺 向陽商店---經(jīng) 理

“十年動亂”期間,王二順受到了殘酷的折磨,被鍬斗游街、綁架毆打,致使肘骨受傷,“專政”七年之久。后雖平反昭雪,但健康狀況已不如前,且患有高血壓癥。即使這

樣,王二順始終不忘自己是人民的演員,仍堅持排練登臺演出,在《扒瓜園》、《龍江頌》、《紅色娘子軍》等現(xiàn)代戲中,成功地塑造了新型人物。

王二順的《楊金花奪印》、《打金枝》和《向陽商店》的錄音灌片,受到聽眾歡迎。

王二順是豫西調大腔大口唱腔的杰出代表,有著本嗓下五音行腔,嗓音宏亮,音域寬厚,剛柔結合,行腔自然,優(yōu)美動聽, 到老聲譽不哀。因為他的功底厚, 專攻武生,兼演須生、花臉,能文能武。更重要的條件是他在弦樂臺調基礎上練練好真嗓喝功之后,又緊跟隨著旦角引起的升弦過程,從B調起,半度—度地升高,他也把嗓音逐漸鍛煉,力爭攆上弦,終于唱到了bE調;并在他吸收旦角唱腔的基礎上加以改革,成為豫西流派靠山簧調男唱腔的創(chuàng)始人,在豫劇男聲唱腔中獨樹一幟,為豫劇男聲唱腔開辟了道路,并為豫劇男唱腔演現(xiàn)代戲作出了貢獻。

前輩藝人趙保、楊庚、李妞等曾這樣評價王二順:“人家胳膊腿都是活的!道白清晰,身段利落;尤其胡子,鸞帶操動別具一格,在倒開門、踢椅子、蝎子尾、金雞獨立、創(chuàng)立

翻、抖帽翅等技藝上很少人比得上。是文武須生、臉子俱全的‘五把叉’干家!”享有“壓塌洛陽”之稱。他的去世,使豫西調男真噪唱腔后繼乏人。 ------ 徐清發(fā) 郭明治

(1920—1977年) 河南省登封縣郜城鎮(zhèn)人,豫西調名家。 + (1920—1977年) 河南省登封縣郜城鎮(zhèn)人,[[豫西調]]名家。

原籍河南偃師。幼年隨五叔學吹嗩吶,拉胡琴。12歲進登封大金店王金林科班學戲。15歲以演出《掛面》而嶄露頭角。1945年參加八路軍豫西抗日先遣隊六支隊,1946年編入新四軍三旅宣傳隊,1947年轉入地方,搭密縣太乙班從藝,1950年冬進洛陽五月劇社,后轉入洛陽市豫劇團任主演。王二順主攻武生,兼演須生、花臉,文武兼?zhèn),人稱“五把叉”。先后師承豫西戲簍子李留柱,名小生徐雙槐,名須生[[張同慶]],花臉韓小丹等。功底堅實,技藝嫻熟,功架穩(wěn)健,有“變險”、“出彩’、“倒踢椅子”等特技。其唱腔承豫西派本嗓“下五音”行腔,剛柔相濟,獨樹一幟。所飾《楊金花奪印》中的寇準,《[[打金枝]]》中的唐王,《長坂坡》中的趙云,《下燕京》中的趙匡胤,《投衙》中的田云山及現(xiàn)代戲《向陽商店》中的經(jīng)理等,其主要唱段均灌制成唱片或被電臺錄音。曾獲中南區(qū)戲曲會演演員二等獎。河南省首屆戲曲觀摩會演演員一等獎,并于1954和1965年兩次晉京演出。 原籍河南偃師。幼年隨五叔學吹嗩吶,拉胡琴。12歲進登封大金店王金林科班學戲。15歲以演出《掛面》而嶄露頭角。1945年參加八路軍豫西抗日先遣隊六支隊,1946年編入新四軍三旅宣傳隊,1947年轉入地方,搭密縣太乙班從藝,1950年冬進洛陽五月劇社,后轉入洛陽市豫劇團任主演。并于1954和1965年兩次晉京演出。

目前,王二順 共收到 0 朵鮮花
真愛粉絲榜
  網(wǎng)友評論    (以下評論只代表網(wǎng)友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wǎng)觀點)
關于我們聯(lián)系我們服務條款法律聲明廣告服務站點導航友情連接意見反饋
郵件聯(lián)系方式: toplearningteam#gmail.com (請將#換成@)
Copyright 2009-2010, LUCKCOM Co.,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