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劇《蔡伯皆認像》,屬正生行的傳統(tǒng)折子戲,源出南戲《琵琶記》,明嘉靖年間已有演出本《蔡伯皆》,至清末、民國,此劇仍常由正字戲、潮劇以折子戲形式演出。
講述陳留郡書生蔡伯皆,上京赴試高中,被招贅牛相府中。時值陳留饑荒,伯皆父母皆餓死,妻趙五娘背琵琶,帶公婆畫像來京尋夫,投身牛府,得牛氏之助,在畫像背后題詩,將像掛于書房,用經(jīng)試探伯皆。蔡伯皆入贅牛府后,常念父母,恨不能見,一日,在書房見畫像貌若爹娘,詩句意多譏誚,欲知究竟,遂喚牛氏詰問,并表白心事。牛氏見伯皆并無忘父母、棄五娘之心,便引五娘會見,夫妻陳述衷情,后伯皆決奏準皇上,帶妻回家祭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