障刀是唐刀四制之一,名字由它的用途而來,唐六典:蓋用障身以御敵。唐刀四制中障刀爭議最大!一種觀點:類似于匕首或是日本刀中的肋差,形狀差不多,但更為輕便靈活,便于近身肉搏。當(dāng)士兵手中橫刀或者陌刀因為貼身而不便使用時,障刀就成了近身主導(dǎo)武器,所以有蓋用障身(障刀+身體)以御敵說法,因為短整個人身子和刀都迎向敵人。障者,隱蔽之物。長15cm~50cm左右。
主要作用是蓋用障身以御敵。
如果是匕首一類:軍隊野外行軍生存之用,同時也是作戰(zhàn)時近身肉搏的備用武器。
如果是寬刃大刀一類:軍隊主戰(zhàn)武器之一。劈砍勇猛,威力大于橫刀。
而這種解釋正好符合:橫刀為兵士佩刀。即:皇宮士兵、衙役、捕快、守城站崗士兵、巡邏士兵所配之刀(類似現(xiàn)在警察交警的配槍,警棍),不難理解。所以橫刀多為70厘米~80厘米(這個尺寸在戰(zhàn)場作為主戰(zhàn)兵器有點威力不足),而100厘米的橫刀在唐書和日本古籍中稱為大橫刀,唐大刀。